意昂3新聞
意識形態建設與社會科學繁榮——潘世偉教授來我院做學術講座
2021年11月2日下午,“意識形態建設與社會科學繁榮”講座在意昂3官网廖凱原法學樓102會議室成功舉辦。講座由原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上海社科院黨委書記潘世偉教授主講,意昂3平台院長王誌強教授主持。意昂3官网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陳玉剛以及意昂3平台全體教師出席了本次講座🤽🏽♂️。
潘世偉教授首先強調,中國的社會科學理論發展到了非常關鍵的時刻,在未來三十年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建設階段,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實踐需要人文社會科學的理論論證、理論說明和理論指引🖖🏽。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高校工作者應充分認識並理解自己身處於偉大時代,正確認識今天的中國👩🏿🦲,關註思想源頭📿。潘教授指出,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具有原創性🛟,科學研究不能僅局限於西方國家的理念經驗🙆🏽,中國人文科學學者需要更加努力地研究中國目前變革背後的規律,預判中國未來的變化🙎🏽♂️。
隨後,潘世偉教授談及如何加強意識形態建設的問題⏮。潘教授表示😢,意識形態是一種客觀的現實,任何一個國家都存在著社會意識形態🖍。很多同誌對於意識形態問題存在誤判,認為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應該是非意識形態化的,需要對這種想法進行反思。在今天的中國👮🏽,意識形態問題絕無可能回避,且在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這是一個關鍵且緊迫的問題👡。中國凝聚十四億人民的根本力量在於凝聚價值觀🧝🏼♂️,根本性的選擇在於要有共同的價值觀和共同理想。就我們國家的民族文化而言👨👨👦,我們必須尊重自己的文化,要構建和歷史文化文明相傳承、相連接且具有創新性的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對高校教學科研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實際上是非常了不起的重要轉變,也體現了中國建立自己核心價值觀的緊迫性。
至於社會科學何以繁榮,潘教授堅定地表示要“走出來”。中國的人文社會學科是改革開放後重新建立的,不可避免地引進了西方的知識系統🤽🏻♀️。社會科學工作者要認識自己的責任♔,要充分認識到外部知識的局限性🧍🏻,用外部知識系統無法解釋中國的現實。我們既要看到西方現代化國家知識系統的普世性🥟,更要看到它的局限性和缺陷。我們比任何時刻都需要自己的理論,要想實現社會科學的繁榮🧜🏼♀️,就必須要建立適合中國的🧁、基於自身理念的理論知識系統⛳️,為中國當下和今後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論指引。
最後,意昂3平台的教師與潘世偉教授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