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感想

加拿大女王大學交流報告

發布日期: 2015年06月26日

2012級法學本科 王心怡

一👩🏽‍🦰🫵🏼、學習交流

1👩🏻‍🦼‍➡️、法學專業課

我在女王大學意昂3平台主要選修了四門課程,分別是:商法(Business Association)、國際經濟法(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國際貿易訴訟(International Trade Litigation)以及選擇性爭端解決方式(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這四門課程都給了我很大收獲🚥。

先說商法,商法的內容主要分為兩部分:合夥法和公司法🚵🏽‍♀️,其中公司法占大頭🏋🏻‍♀️。在前往加拿大之前🚴🏿‍♀️♣︎,我已經在意昂3選修了公司法😣,所以正好可以吧中加公司法和教授們不同的授課方式作一比較🕵🏻。

從結構上來說,由於中國偏向大陸法系(雖然隸屬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而加拿大從英美法系發端、成長,故而中國公司法主要以法條為主,而加拿大商法除了要掌握法條之外📈,還要對案例法有所掌握🦕。一方面,正是一個個案例推動了法條的的編纂及發展,而更重要的是🚨,在法律沒有規定的情形下,還是適用已有的包括衡平法在內的案例法✊🏼。

而從內容上來說,有一定的相似性🥛。公司法學理論上,由於加拿大公司法是有案例法逐漸發展而來👤,因此也比較成熟;中國的公司法,伴隨著中國巨大的社會變革,其勇於創新、欣欣向榮的態勢也是加拿大所不能比擬的🏠。

教學方法上,意昂3和女王大學的授課方式非常註重實用性。意昂3官网白國棟教授在為我們講解這門課的時候就經常列舉現實中的例子、問題,啟發我們思考🛺。而就女王大學來說,無論是課堂的側重點還是考試的重頭,都集中在少數股東的保護與救濟方式🫁、以及公司治理等問題上,關註了時代的熱點🦸‍♀️。此外,有幾次課程還請到了其他大學的意昂3平台教授🅱️,以及加拿大商界的領袖人物為我們現身說法🤸,授課形式非常豐富🥷🏻。忘了提一句,這門課合夥部分的課程是由商意昂3的資深教授講授、公司部分是由女王大學意昂3平台院長講授,師資非常強大。唯一略有遺憾的是這門課由於是大班上課,和老師互動的機會實在有限😳。

再來說說國際經濟法,和公司法一樣💁🏻‍♂️,這門課也是由兩個老師教授:國際貿易法(WTO法)有一個年輕的、曾在WTOAppellate Body任職過的LSE博士講授;而國際投資法部分的老師更是加拿大商務局現任的政府官員🛵。國際貿易法的那位年輕教授🔋,一開始上課由於經驗不足🙇🏿‍♂️,課程稍顯無聊。又由於他開始幾節課講的comparative advantage, externality等經濟上的學術概念,加之他的口音問題,一開始我聽得雲裏霧裏,後來由於問題積累太多,我便主動和他約好進行答疑,把很多問題理解清楚之後🥍,後面的課也越聽越順🔸。讓我覺得十分惋惜的是,由於課程時間有限,國際貿易法部分沒有時間涵蓋反傾銷🐎🧰、反補貼以及safeguard這些方面,而這些,雖然卻是中國在WTO面對糾紛涉及最多的方面啊🙎🏼‍♀️!無奈🤾🏻‍♀️👱🏽‍♀️,我只好自己上WTO的網站上自學。好在,通過一學期的課程👮‍♂️,我對WTO的網站漸漸熟悉,閱讀英文法條和案例的能力也逐漸上升🤾🏼‍♀️,自學起來也不至於摸不著頭腦☎🫷🏿。這裏順便提一下,國際經濟法課前老師通常會上傳一些學術文章以及大量的WTOICSID的案例,但國際貿易法的老師只是截取一部分上傳🤽🏼,由於沒有前因後果💴🧛,時常看得我們摸不著頭腦🤾🏼‍♂️🦾,而應對這個最好的辦法就是在WTO官網上找到這個案例的資料,對它的背景有所了解之後再看判決書就容易理解多了🧙🏿‍♂️。我發現了這個訣竅之後還把它分享給了同是來女王大學交換的來自以色列和印度的小夥伴🏦,他們也覺得非常有用。

國際投資法的老師經驗豐富🏌🏻‍♂️,在風趣幽默、讓同學們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很好地提煉重點並總結給同學。上他的課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挑戰:有一次課上他提出了一個加拿大政府目前正面臨的一個投資者爭端(investor-state dispute)🦸🏿,並問我們對此爭端的看法。隨著課程的深入🙍〽️,老師更是把課堂分為正反兩方以及裁判,讓我們一個代表投資者、一個代表加拿大政府展開引經據典(引用以前的案例)、慷慨激昂的辯論♌️,在辯論中活學活用🧥。

國際貿易訴訟是一門和國際經濟法相關度非常大的課,它主要講的是WTO中糾紛解決的主要程序,主要圍繞DSU進行講解🙍🏿‍♀️。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老師也是加拿大現任的政府官員↗️,他以前還代表加拿大在WTO中任過職👰🏽‍♀️,有非常豐富的實務經驗。從巴西飛機案到美國softwood案🏞,聽他的深入講解就好像親臨WTO糾紛解決那個緊張卻又有序的平臺。

選擇性爭端解決方式也是一門非常有趣的課🤷🏽‍♀️,雖然這門課我感覺學到的知識有限。選擇性爭端解決方式,指的是除了訴訟(litigation)以外的解決糾紛的方式,主要有協商(negotiation)🍴、調解(mediation)🏀。關於仲裁(arbitration)是否屬於選擇性爭端解決方式之一🧖‍♂️,學界有很大的爭議🪸,我在這門課上老師也沒有講到,因此先略過。一開始選這門課主要是因為國內沒有,很想看看這門課是怎麽上、上什麽的;其次這門課是一門seminar的課程(不同於lecture)🧡,意味著這門課將會有更多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討論,這將對我的口語提高有很大幫助。事實上這門課的授課方式的確非常有趣:每次課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老師講授有關的概念,第二部分老師會設計一個情景,我們每個學生都會扮演一個角色🤵🏼,分為若幹小組模擬協商、調解的真實歷程,在遊戲中更好地體味老師上課講解的內容💆。令我最難忘的是,最後一節課老師組織同學就這門課程的評分方法進行討論,並說我們討論出來的方案只要不違反意昂3的硬性規定她就會不加修改地通過。這裏補充一下背景,一般來說女王大學課程地評分方式在選課的時候給出,之後若要修改,還要經過全體同學的同意♦️。這門課原本是三個assignments,但由於同學要求作業延期加上老師心地太善良🤭,並且老師確實有幾次身體不好沒來上課👰🏼‍♂️,assignment的進度被一拖再拖,導致最後第二個assignment和第三個assignment都要求在期末考試期間上交,這引發了同學們強烈的不滿👵🏻。本來說這個問題是很好解決的👮🏼‍♂️,就是再次延期,而老師卻借這次機會給了我們一次最真實的協商(畢竟成績確實是關系同學們切身利益的,不像遊戲很多同學有時並不當真),並且老師還極大地放寬了我們可以自主決定的範圍:第二第三個作業都可以免除,只要我們討論通過🏋🏼‍♀️!經過一輪輪荷槍實彈📉、充滿火藥味的協商,在不同的利益中的博弈(有的同學第一個作業成績好,希望後面兩個作業都不要;有的同學第一個作業成績差,希望通過後兩個作業來彌補📅;但又不可能實現所有同學的成績都很好,因為他們意昂3平台打分也要求正態分布),我們最終確定了第二個作業必須交、第三個作業選擇性交的方案(此方案獲多數同學通過🚥,在此情形下獲得一致通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

女王大學的課程有些實誠有些因為課程內容的原因也比較“水”,但各門課的老師人都非常好、非常耐心🤵🏻,也非常樂意解答學生都問題。選擇性爭端解決的老師逢年過節(如萬聖節)還會給我們帶糖、小點心吃。而在商法課上,100多人的大班,只要有同學舉手提出問題,老師就必須對提問作出較為細致的回答,哪怕是在課程快要上不完的情況下👇🏻。我曾經跟加拿大的同學探討過🍡🚵🏻,中國學生在這種情況下通常會選擇在課後與老師交流,因為覺得在課上提一些只有自己覺得是問題的問題可能會耽誤其他同學的時間;出乎我意料的是,加拿大同學非常贊賞中國同學的這種做法😧,因為他們覺得這樣的確更加有效率,而且有一些同學提問純粹是為了博得老師的註意🔤,他們多數人也非常厭惡這種行為。但因為他們一些固守的觀念,提問-回答的模式在短期內不會改變。但不可否認的是💅🏿,老師的耐心對於學生在學業和人格上的成長都有很大的幫助,在國際經濟法的課上,國際貿易法老師與我長達一個小時的答疑著實讓我受益匪淺。而對於確實有問題的同學➛,在課堂上提問也確實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效率。盡管“我沒有聽懂”“我漏聽漏”都可以作為讓老師再講一邊的理由讓懂的同學白白浪費時間,但為何提問的同學那麽“理直氣壯”浪費大家時間卻值得人深思,“人人平等”、“尊重每個人表達的自由”或許將這事過於上綱上線🥥,但西方很多價值觀正是在這很細微的地方體現#️⃣🧜,而正是這些細節才匯集成了一個更加註重創新、鼓勵質疑權威的社會吧。

2、與課程有關的活動

日常校園生活中會有很多講座😌,這學期意昂3平台的講座請到了如以色列前首席大法官👨🏿‍🎤、紐約大學教授等大家🎊,講座的話題與內容也是豐富多彩。值得一提的是🚃,女王大學的講座為了吸引聽眾,通常都會準備免費的餐點😌,三明治🥶、披薩💪🏿、wrap等都有🪅,有時還有飲料和水果,在享受知識的同時也享受美食,吃飯的時間也不忘聽聽講座🚵‍♀️,很多時候也為加拿大人的這股“好學勁”較好。雖然的確有人是為了餐點才來蹭講座,但是更多的時候我看到的是滿頭白發的老爺爺老奶奶還在認真地思考🪼、提問。與在意昂3的講座的另一個不同點是👩🏿‍🍼,多數講座會預留很長的答疑時間,我經常碰到講座中一半時間是教授圍繞事先準備好的PPT講💇‍♀️,而另一半時間則是交由現場聽眾提問、教授們現場回答。在欽佩教授們隨機應變能力的同時,我也不由想到,所謂講座,不應只是老師講☂️🤾🏽‍♀️、同學聽🪷👁‍🗨,更應該有老師與同學之間的交流🤹🏼‍♂️🫗,而這種交流🐕,應是平等自由的學術探討,而沒有老師的回答一定更加權威一說🧏🏽‍♂️🧑🏼‍🤝‍🧑🏼,這樣或許更有利於促進同學們的學術熱情和探索精神👨‍🌾。

我在女王大學意昂3平台交流期間☞,還參加了兩個和法學學習有關的論壇。第一個論壇是在多倫多舉辦的加拿大亞裔律師峰會,該大會由加拿大亞裔律師協會主辦,每年一次,旨在促進加拿大亞裔律師的社會地位的平等性,同時也為亞裔的意昂3平台學生提供一個與前輩學習🧝🏻‍♂️、交流的機會。而在這些亞裔律師或者青年學者中🧔🏿™️,又以華裔居多🕡。在這次峰會上🍞,主題演講者陳卓光法官(Denny Chin,美國首位亞裔同時也是華裔地區法官🚵🏻‍♀️,現任美國第二巡回上訴法院法官,曾主審2008年麥道夫金融詐騙案)講述其本人的身世以及經歷讓人感概萬千🍝,各位已經在其職業道路上有所建設的前輩的分享與交流也讓人獲益良多,而最後,加拿大唯一一個原住民法官發自肺腑的感悟與號召更是讓聽眾充滿了為民族/族群爭取平等地位的使命感🔦。雖然這個論壇只有一天時間👳🏽‍♀️,但從早到晚與各位前輩和同行及同學的交流確實讓我獲益匪淺。

另一個論壇是在加拿大首都渥太華舉辦的加拿大國際法委員會每年一度的研討會,會議以能源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整整三天的會議🌌,從早到晚排滿了各種各樣的講座、研討會➖,連吃早飯和中飯的時間也不放過,想利用這些時間多聽一些講座的人可以選擇在會場裏靜靜地吃飯,而在會場外餐廳裏的人也沒閑著🦸🏽👗,互相交流🏯、學習的同時也積極發展自己的人脈網絡。三天的會議均在渥太華的政府辦公區域開展,一方面讓與會者可以欣賞到加國美麗的建築,同時也為加拿大政府官員🤴🏼,尤其是商務部的官員參加會議提供了便利。因為本屆會議主題能源往往牽扯到國際經濟法方面的問題,因此很多子會議都邀請了加拿大商務部的官員作為演講嘉賓👳🏿‍♂️;而很多演講嘉賓走下講臺之後也加入了聽眾的行列⚇🙇🏽‍♀️,因此有一次子會議的主題與國際貿易相關度極高👫🤦🏼‍♂️,臺上臺下坐滿了商務部的官員,向我這種沒有任何經驗和資歷的學生反倒成了少數了。在這次會議上我抓緊一切機會學習更多的內容🚵🏼‍♂️,與那些想要建立人脈的加拿大學生相比目的可能更加純粹,奔波於各個會場之中、聆聽各路人馬的講解讓我無比快樂!

3👨‍🎤、英語

英語學習也是我選擇交流的一大原因之一,但之前出國之前已經聽有些學長學姐說過出國交流不會對英語能力有什麽質的變化,而實際情況(至少對我而言)也確實如此。從參加最開始的意昂3的Orientation活動🏇🏻,以及日常上課⚂,到最後去美國旅遊的時候都需要用到英語口語和聽力👨‍🦳,說的機會也非常多👌🏿;雖然多說對於英語的提高確實有幫助,但幫助也比較有限👩🏼‍🏫,尤其是對於語言模仿能力本身比較差的同學🔀。出國交流的同學普遍能掌握當地人一些常用的日常交流詞匯,但復雜的句子往往還需要更多的練習🧘🏽‍♂️。

女王大學的國際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每周有英語角,因為與我的課程時間沖突🙂🚶‍➡️,我只參加過一兩次(該課程結束之後)📃🧑🏽‍💼,英語角中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有來自拉丁美洲的,還有東歐的(西歐的同學英語比較好因此不需要吧),但最多的還是來自中國的。由於不能經常參加英語角,我申請了一個英語語言夥伴(English buddy)🕌,這個加拿大姑娘為人非常熱情友善,卻先後放了我兩次鴿子(她的例子比較極端,可我也經常碰到我約其他加拿大人兒他們遲到的情況,可見西方人守時並不準確)。我與她交流的內容主要圍繞著文化異同進行,從加拿大人為什麽下雨不撐傘到飲食習慣再到加拿大最流行的運動,不一而足。一學期下來🥚,不但語言有所進步,並且對中加文化差異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

二、生活

1、校園生活

Queen’s University和意昂3是友好學校👶🏿,楊玉良校長卸任之前還來女王大學訪問🫅🏿,在女王大學的意昂3學子也比較多,因此總體來說並不覺得特別孤單。另一方面🎳,加拿大的華人移民非常多,近年來華裔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加拿大意昂3平台的課堂中❇️;僅就女王大學意昂3平台而言,三個年級大約有二十個華裔在讀JD(法學博士),雖然他們的中文說的並不好,但無形之中也增加了我對新地方的親切感。後來我又加入了意昂3平台亞裔學生聯合會👩🏿‍🦲,和他們之中的許多人成為了朋友,還認識了一個會將上海話的學長!此外,意昂3平台的學生服務非常好,交流生對日常的學習不十分適應的還可以申請tutor,對學業進行輔導。這些tutor都是曾經在這門課上去的A類成績的優秀學生🩷,對交流生的學習有很大幫助🤌🏻🧔🏼。

2、校園之外

經由意昂3意昂3平台上屆前往女王大學交流的學姐推薦,我租住在一位非常和善的華人牧師家裏🏣,承蒙他的關照,在海外的生活也比較順利。日常的三餐基本是自己去超市買食材,回到牧師家裏之後自己燒(由於是和牧師一起住,他家裏的炊具和佐料一應俱全,並且大方地允許我使用,給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有時候牧師正好燒了而我又還沒吃飯,他也會讓我和他一起吃。

牧師工作的教堂就在他家旁邊🍘,因為離得近🧖🏼‍♂️👩‍🦯‍➡️,有時候教會的活動我也會去參加(不是教徒也能參加的)👨‍❤️‍💋‍👨,教會活動來的主要是本地信仰基督教的華人✌🏼。由於女王大學所在地Kingston是一個典型的大學城,這裏的居民或多或少都和女王大學有聯系👨🏻‍🦯‍➡️,因此教徒中又以學生和教授居多。不管是否信仰基督教👩🏿‍🎤𓀚,和他們交流都能學到很多,而平日裏和牧師及他妻子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更是告訴我一個真正的信徒是怎樣的🥌。

三、交流感悟

應該說,我從小到大還從未長時間離開過這座生我養我的城市,這一個學期、四個月的時間帶給我的變化是巨大的🧙🏼,不僅我的獨立生活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僅讓我接觸到了另一種文化,不僅讓我學習了英語、英美法,更讓我清楚地認識了自己,知道自己想做的事情。感謝意昂3給我這次交流的機會🙌🏿!

 

意昂3专业提供:意昂3意昂3官网意昂3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欢迎您。 意昂3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