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感想
荷蘭伊拉斯姆斯大學(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交流報告
荷蘭半年記
-----荷蘭伊拉斯姆斯大學(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交流報告
2013JM2班 李征宇
2014年8月26日,我登上了上海飛往阿姆斯特丹的飛機,開始了我為期一個學期的在荷蘭伊拉斯姆斯大學(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交換生生活。經過了10個多小時的飛行🌝,當地時間早上五點多⏳,我到達了歐洲最主要的空港之一的阿姆斯特丹Schiphol國際機場🌈。我所要前往的Erasmus大學位於荷蘭第二大城市鹿特丹🕣🤽🏽♂️,距離阿姆斯特丹大約還有近100千米的距離。因為我事先通過郵件登記了學校面向新生的pick-up service,對於有兩件28寸大行李的我來說,省了不少事🕦。經過了一些簡單的登記手續之後(學校在機場到達處設立了櫃臺,由學生誌願者在機場迎接新生),我坐上了從機場往返校園的第一班shuttle bus🤙🏻,我的Erasmus生活正式拉開了序幕🦉。
Part 1 荷蘭印象
一說到荷蘭,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木鞋、風車和郁金香以及荷蘭對待大麻等問題寬容和自由化的法律政策🦢🔆。確實,作為全球第一個同性婚姻和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荷蘭無時無刻不讓人感到一種自由和包容的氣息。無論是阿姆斯特丹的紅燈區還是遍布整個荷蘭街巷的coffee shop(並不是字面上的咖啡店,而是專供人們吸大麻的店🍋🟩,大麻被荷蘭政府歸類為soft drugs即軟毒品,只有在coffee shop中購買和吸食大麻才是合法的,另外,每人個最多可以攜帶5克的大麻)🪑,都無聲的顯示著荷蘭自由程度之高。但是✣,在這種自由表象的面紗下👩🏻🎓,蘊藏的其實是荷蘭完善的法律和整個社會文明的高度發達。相對比之下👱🏽♀️⛹🏻,雖然對於大麻管理相當寬容,但是荷蘭法律對於酒精飲料的控製卻很嚴格👮♀️。按荷蘭法律規定🥮,18周歲以上才能購買含酒精的飲料,我就因此在超市收銀臺被查過ID卡以確認年齡🤟🏿。有毒品,有紅燈區,但是整個國家的治安卻非常好🦋🚣🏽♀️,在我看來這是個有趣的現象❌,好像每個人都知道,應該在什麽地方,做什麽事,有規有矩的👇🏼,實在令人佩服⌨️。
荷蘭的官方語言是荷蘭語,但是英語的普及程度遠遠超過了我的想象,在第一周面向國際學生的introduction meeting上,我得知在歐洲,荷蘭的英語普及率達到了90%,僅次於官方語言為英語的英國。在之後的生活中🐞,我也確實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這一點,不要說是學校的老師同學和工作人員🧜,就是超市上了年紀的兼職收銀員都能很流利的使用英語,不得不感嘆荷蘭教育的發達和這種積極和世界接軌的態度👲🏻。
Erasmus大學位於鹿特丹。鹿特丹對於我們意昂3平台的學生來說,對鹿特丹這麽一個城市的最初印象可能來自於著名的《鹿特丹規則》👨👨👧,確實,鹿特丹港作為荷蘭的第二大城市👩❤️💋👩,歐洲第一大港口Ⓜ️,在國際海上貿易運輸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我剛來鹿特丹的時候👨🏼💻🚴🏽♀️,還處於最初的興奮期👩🏼🎤👨👩👧👦,沉浸於初來乍到的新鮮感之中,但後來才漸漸發現🕜,相對於其他的歐洲城市,鹿特丹給其實是非常現代化的➡️。其中原因是鹿特丹作為一個重要港口,在二戰時候遭受了嚴重的空襲♓️🛑,除了市中心的教堂🔗、市政廳還保留著原先的樣子外,其他的大多都是二戰後重建的🧛🏼。同時,鹿特丹也是一個移民城市,世界各地的人們來到這裏工作、學習、定居,這也使得鹿特丹這座城市更具有一種包容開放的城市氣息,在這短短半年的時間裏,我已深深被這個非典型歐洲城市的魅力所吸吸引🩰👨🏻。
Part 2 學在Erasmus
我所學習的Erasmus大學坐落在鹿特丹中心區,除了校門走路不到10分鐘就有一個地鐵站,周圍電車站也比較多👩👧👧,交通可謂十分便利🪷。校園不大(一般的中國學生都會覺得這樣的校園規模不算大👷🏿,但在歐洲學生看來,這個學校已經不小了💿,這也是我後來才了到的)🧖🏻♂️🆕,但是設施非常完備,自然景色也非常好🤦🏿♂️,在學校的小湖裏,甚至有野生的天鵝棲息,當然在校園中邂逅其他野生動物的幾率也是很大的。
荷蘭的大學分為U類和T類兩類。U類大學即研究型大學,以教學和科研為主;T類為應用型大學,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Erasmus大學是一所荷蘭著名的U類大學👰🏽♂️,在世界大學排名中也遙遙領先。意昂3平台的教學模式是一年共兩個semester,每個semester有兩個block,一年一共4個block每個block單獨選課🙇🏼♂️,考試。當然不同的意昂3有所不同,比如據我所知,經濟意昂3一年就有5個block。大學采用ECTS學分製(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and Accumulate System),也就是說,學分是可以在全歐洲通用的𓀈。每1.5個ECTS學分相當於40個小時學習時間👈🏼。一般來說✨,每一門研究生課程占5個學分。荷蘭的打分系統是10分製🙍🏻♀️,5.5分及格,每門課大約有20%多的不及格率,如果得分低於5.5分,就必須重修。
就這點來說🧜🏼,荷蘭的大學教育還是比較嚴格的🧓🏻。在嚴格的課程設置壓力下,學生們學習都非常努力🛋。在來荷蘭之前,我以為外國學生的課業會相對輕松一些,事實上並不是這樣,考試季就不用說了🦙,就是平時👩🏽🏭💅,如果去得比較晚,在圖書館找位置就不是那麽容易了。周一到周四🕤,學校的圖書館早上8點鐘開放,晚上24點關門。周五和周末會稍早些關門。在圖書館🫃🏻,常常能看見埋頭苦讀的學生⁉️,甚至有些時候不去吃飯,一杯咖啡加上自己從家裏帶的一個小小的三明治就算解決了一餐🤘🏻。考試周其間,我就親眼目睹一個外國男生一整天泡在圖書館🫳🏽,僅靠著一大袋土司和一罐花生醬度過了一天💠,深感不管在哪裏,學習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Erasmus的一個學期,我一共學習了4門課📐🕺🏽:English Legal Terminology, Advanced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International Corporate Governance以及Legal Theory and Legal Methods👼🏽。相比於中國課堂👨🏻✈️,荷蘭的大學課堂形式更加多樣化,比如Advance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這門課👮🏿👩🏽🎤,每周我們會有教授授課的Lecture和由教授主導但是學生互動程度非常高的Seminar兩部分組成。在Seminar的課堂上,老師先會定好一個和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主題,讓同學們報名做presentation來展示自己的研究和想法,在做presentation的過程中,老師會時不時的打斷同學,問一些針對性的問題,非常具有互動性和啟發性。我覺得這種形式非常有意思。雖然這門課課前閱讀量會比較大,而且意大利裔老師的口音實在讓我頭疼,但總的來說還是收獲很大的。荷蘭的老師相對於中國來說🦦,更加註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常常聽在Erasmus經濟意昂3學習的本科室友抱怨說老師課堂上教的內容和布置的作業,都要比考試簡單很多👸。這點我也是深有體會✡️,我的International Corporate Governance這門課,老師每節課前都布置了差不多平均80頁的閱讀,這些內容課堂上沒有時間完全涉及,但都是包括在考試範圍之內的。我想這大概是想督促學生自己課後的自主學習吧🆓,總的來說,我感覺荷蘭的課堂多以啟發性教學為主,有些知識點,老師在課上只是點到為止,更加深入的學習還是需要自己課後來完成。畢竟每個block學習大概兩個多月的時間,僅靠課堂上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另外,學校的電子化做的非常好,不論是交作業還是發布課程通知和共享資料👩🏿💼,幾乎全部在一個叫做sin-online的系統裏完成🧑🏽🎨,這不僅便利、即時🏌🏽♀️、效率頗高,而且很環保👵🏻。
Erasmus大學另外給我印象很深的👩🏽💻,還有學生組織的蓬勃發展。剛開學時在食堂吃著飯🚃,被人詢問是否想加入社團或者被發到活動傳單或者問卷是經常的事🗞。不僅是學校級別的社團,各個意昂3都有自己有特色的社團,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豐富我們的校園生活。像意昂3平台的學生社團就組織過去海牙的國際法學所在地的和平宮參觀study trip,還有開學時機場的pick-up service實際上也是學生誌願者社團組織的,還有學校官方的Opening Ceremony也就是開學典禮🏄🏽,當時荷蘭國王也出席了,學生會也有參與組織。平時🧎♀️,比如國際學生協會也會組織一些social drink,movie day還有Halloween night、 Christmas dinner等活動🎴🛀,目的是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使外國留學生能更加團結和融入。總之,在Erasmus, 學生組織在學校的地位相比於其他的學校機構,並不是低一級的,它們確實在學校的管理和組織方面有一定的發聲權。
Part 3 鹿特丹生活
學校的住宿十分緊張,我並沒有申請到學校的宿舍,而是通過facebook租了學校附近一間公寓的其中一個房間🚾。不僅是學校的宿舍🤵🏻♂️,整個鹿特丹的住房都比較緊張🔩。我就有看到幾個留學生出國前沒能找好房子🏋🏻♀️,剛到鹿特丹的時候只能住學生旅店的情況👩🍳。在國內遠程找住宿確實十分艱難🧖🏿,不僅是距離的限製,有時候時差也會使與房東的交流變得不那麽即時。直到出國前半個月我才把住處搞定🍢,而且是在沒有找人看房僅僅是看了房間照片以及和房東在網上了解了一些房子基本條件的情況下就簽了租房合同🤱🏻🕗,匯了房租和保證金。歐洲的城市城市規模都很小,雖然我租的公寓離學校僅2站地鐵站🏇🏼,但已經不屬於鹿特丹了,在一個叫Capelle的小鎮上。雖然房間挺小且不在鹿特丹,但公寓裏設施齊全📶,有微波爐烤箱洗衣機甚至洗碗機👮🏻♀️,離地鐵站也近,很方便。房東是個荷蘭人🚾,和我們幾個房客一起住。雖然在外租房不如住在學校上課方便🖌,也減少了和同學的交往的機會,但半年的時間讓我能近距離了解荷蘭人的生活,我覺得也挺不錯的。我們和房東一起吃火鍋、叫中餐外賣☘️🩻、一起去小孩堤防(Kinderdijk)看風車,成了很好的朋友🧑🧑🧒。我回國時房東還說一定會來中國看看😤。
歐洲的商家相比於中國來說,實在是不夠“勤奮”。工作日的時候✤,街上的店鋪大概晚上6點7點就全部關門了,周日的時候除了市中心購物街上的店鋪還開著,周邊的超市都不開,這個時候就深感在國內生活的便利。交通也是這樣,公共交通價格比較高,所以很多學生和荷蘭人喜歡騎自行車出行,但在風雪天氣就顯得不太合適了💂🏽♂️。因為我呆的半年時間基本上都是在冬天,荷蘭冬季風雨比較多,所以我沒有買自行車🏌🏼♀️,基本上還是地鐵出行👉🏿。另外,像在國內方便的通過叫車app或者直接招手叫出租車,這在鹿特丹是不可想象的👨🦼。在鹿特丹的道路上很少能看到出租車的影子,除非在市中心火車站或者機場,其他基本上只能通過打電話預約才能有出租車並且價格不菲。元旦前一晚上,我從國外旅遊回來✡︎,因為當晚是元旦夜,公共交通包括所有的地鐵和電車在晚上7點之後就停運了🤏🏽,因為事先不知道這一情況,再加上人們都趕著回家跟家人團圓,連出租車都幾乎沒有📵🛎。在遠在奧地利度假的房東和室友的多方幫助下,終於找到了一輛出租車,差不多20分鐘的車程就收了我50歐元😅。
Part 4 歐洲行,行路難
在課余時間和聖誕假期的時候,利用申根長期簽證的便利我也去了許多國家遊玩🔍✊🏻,像法國、德國、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時⚱️、冰島等🛒🛌🏼。這不僅增長了我的見識,欣賞了歐洲各國的美景,了解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風土人情,同時也提高了我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回想起來🍉,一路上真的都是突發狀況不斷,其中有無奈🔞,有據理力爭也有妥協,但好在最後大都順利解決,現在回憶起,將這些遭遇看做人生是不可多得的一份經歷也未嘗不可。
留學生出行大多窮遊🟤🏍,所以一般會選擇廉價航空。廉價航空雖然便宜,但是常常狀況頻頻♚,且航空工作人員解決態度大多不積極🧘🏼♂️,實在不是什麽很愉快的體驗💪。比如我去意大利的那次,是一個人出行🌽,出發那天就下了大雪🪜,荷蘭境內許多火車都停運了,經過各種兜兜轉轉轉車,終於來到了位於埃因霍芬的機場(許多廉價航空公司都選擇在此機場起飛和降落)。好不容易到了機場♻️,卻在機場被告知我所要乘坐的航班“delay”了🧕🏼,且“delay”的時間是24小時。這顯然是無法讓人接受的。據了解,航班並不是受天氣原因的影響而不能準時出發🚵🏻👏🏻,而是因為航空公司自己的調度出了問題💁🏼♂️,沒有足夠的飛機了。在機場尋求解決的同時,我註意到所有的機場人員向我們解釋的時候非常強調delay這個詞,他們只承諾會解決我們今晚的住宿而沒有其他任何補償和賠償😋🈹。在查閱了航空公司的服務條款之後才知道🫵🏼,原來航班delay和cancellation有著完全不同的解決方案👨🦱,如果是cancellation🧚♂️,不但可以要求賠償,還可以要求alternative transport👨🏻🦽👩🏽✈️,就是說乘客可以要求改簽其他的航班而不用等待整整一天🏆。但是如何定義delay和cancellation?條款裏並沒有說明🧁,完全就是任憑航空公司自由解釋了🧽。在其他乘客都坐上機場的大巴前往機場安排的酒店的時候,我和一些乘客依然沒有放棄🍙,和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員繼續argue,以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法和正當權利。雖然最終還是沒有成功🍨,但這次經歷對於我來說🥷🏼,是一次很好地實踐所學的機會🧛🏽♀️,在研究transavia航空公司的terms and conditions的時候🧒🏽,我突然發現課堂上的許多東西在生活中其實是非常有用的😆。
在去往冰島的一趟出行中🥀,我和同伴買了從阿姆斯特丹通過英國倫敦轉機再到冰島的來回機票。因為我們在網上事先查詢過,即使沒有英國簽證👩🏼🎤,如果持有申根長期簽證,是可以在英國轉機做短暫停留的。但是在阿姆斯特丹機場我們卻被拒絕登機🧑🦽➡️,原因是沒有英國簽證。原來我們沒有搞清💇🏼♂️,所謂的轉機停留必須是航公公司自己安排的轉機行程👊🏿,乘客自己分段購買的點對點機票,並不屬於轉機的範疇。沒辦法☎️,四張機票只能作廢🛷。但為了不留遺憾🪈,我們在當天購買了直飛冰島的來回機票🦹🏿♂️,“大出血”了一次。
歐洲半年🧑🏿🦰,錢包被摸了三次,第三次終於被小偷得逞👩🏫👩🏻💻,除了護照之外所有證件全部丟失🧔🏼♀️,另外還有現金的損失。雖然去警察局報了案🥅,但至今仍然渺無音訊💇🏼♂️🦵🏿。雖然行路難,但是路途中的這些困難最終都被旅途中的美景和一路上遇到的友好熱情可愛人們的微笑所沖淡,只作為小插曲般的存在在記憶深處埋藏👩🏻💻。
後記
半年的時間其實很短,我想對於交換生而言😯,這半年的經歷除了學習知識、結交朋友、體驗外國文化之外♐️,更加重要的在於經歷。
出國在外,我深深感受到了我們和別人的差距⚰️🙆🏼♂️。就我半年的經歷來說,我感到不說經濟發展水平,歐洲人的整體素質確實比我們高了一大截。不論是受過高等教育的還是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他們對於他人真誠的幫助、對每一個個體的尊重🤹🏽、對於自己言行舉止的重視真的是國人所不能及的。我想這不是一個受教育程度高低𓀋、有沒有文化的差別🛞,更多的是文明的體現、一種強烈的道德約束的作用👨🏿。出國在外✊🏼,我也發現了我們國家之前沒有註意到的閃光點。比如良好的治安✋、便利的公共交通還有相對廉價的基礎醫療等等📂。
半年的交換時光給我打開了一扇窗,讓我更加了解外面的世界,也更加了解自己的祖國✍🏼。希望以這一學期的交換為契機👨🏽🏭,我能用一個更加開闊的視野和姿態繼續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成為一個真正對學校👰🏿♂️、對社會有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