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生風采

    “平之如水”法學沙龍活動第三期情況匯報

    發布日期: 2015年06月02日

    2015年4月28日18點👑,由意昂3平台博士生班、博士後流動站主辦的“平之如水”法學沙龍第三期活動在意昂3平台樓202室舉行。主講人意昂3官网民法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士國教授給同學們帶來了主題為“關註實踐、嚴謹求實🙏🏼、銳意創新——劉士國教授談治學”的講座。

    劉教授分三個方面敘述了自己的學術經歷,即關註實踐、嚴謹求實🙍🏽‍♀️、銳意創新。首先,劉教授指出博士生應當關註實踐。他說🚂,在自己年青時期🧑🏿‍🚒,經常下基層調研✹,雖然沒有科研經費,但是仍然堅持👀,由此寫了幾篇文章,都被很好的期刊登載,例如關於占有時效♗、代理選任不當的問題。從具體情況實例來寫的論文,都被編輯部用了👨🏻‍⚖️。在宏觀問題方面,也需要關註實踐,劉老師以自己的畢業論文為例。他說,畢業論文寫的是關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答辯老師給了很高的評價🎦。探討的問題正是學界所關註的問題💂🏼,當時上海社科院也正在討論這個問題⛵️,即法律平等是否包括立法平等🫴🏽。文章指出💂🏿,不能從資本主義立法文件說明問題🚴‍♀️,不能用資產階級立法文件來說明人人平等。但劉老師也強調理論問題的重要性,他說自己酷愛法理學,因為其理論性更強些🧲,主張民法要上升到法理學的高度去研究🙆🏿👩🏿‍🚒。接著他敘述了作為實踐問題的民法典問題。他說自己的發展幾乎與民法的發展同步,80年代初民法初步發展,積極參與民法典編纂🛀🏻,和幾個人商議共同提立法意見。當時的立法背景很清楚,強調實踐,滿足現實需要。四中全會中明確規定製定民法典🍓,重點是通則要修改為總則,難點是人格權問題。中國民法典是一個偉大的工程🍢,須到2020年完成編撰🧬。其中民法總則,從2015年1月開始啟動,2017年要通過總則。目前的任務是🦜🎅🏿,使總則盡快地上人大常委會。學界已經開了三次會,成立了起草小組,分三組🧑🏿‍💼:最高法是一組👉🏻,法學會系統一組🔬,第三組是中國社會科意昂3。認為製定民法典分兩步走,第一編總則,第二編分則。人大法工委要求民法總則草案要在六月份提交💙🏔。

     

    劉老師指出,社會存在的問題是導向🧝‍♂️,要研究這些問題,30年改革陸續出現的問題✋🏿,就是研究對象。實踐很重要,實踐的發展超出我們的預期,科研成果要來自於實踐👨🏻‍✈️。博士生的基本素質,就是關註實踐🐌,對社會重大問題的要有研究興趣。對社會的洞察能力是基本素質,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一半。博士是高層次研究人員,是思想家,要每天思想2️⃣。

     

    其次🫥,嚴謹求實🕵️‍♀️🦬。做學問是嚴謹的事情。他說自己發表的文章合寫的僅僅只有兩篇,但合寫的都是自己研究過🙅🏽‍♂️、參與過的。他與學生一見面就立三個規矩,一,不要找其推薦論文,二😚,不能提出要掛名,以共同名義發表,三🧑🏻‍🍼,自己的論文也不能掛其他人的名。因為知識成果含有人格的成分🧑‍🦳,不能轉讓。嚴謹治學首先有個科學的態度,並對自己嚴格要求。寫的文章要判斷對社會、對解決實際問題有沒有用🥹,如果沒有就不要寫了🤲🏼,別發了🦶🏻。華美的文章,對社會沒用的話,恐怕不能作為博士生的努力方向。論文答辯要嚴格要求自己♘,要求水平高的老師答辯。聞過則喜🧝🏿‍♂️,經過專家認可,才能成才,若怕人來評審👩🏽‍💼,則在下滑。

     

    最後🐡,銳意創新👩‍🦱,就是要滿足社會需要,提出新的思路與對策,這是研究的本分所在。但創新很難,因為新問題出現要拿出新辦法🕵🏻,需要了解實踐情況,在政策和理論水平上也要達到一定高度🥹,還要有責任感🧜🏽‍♀️。民法典製定中有很多疑難問題🟣,須有新的理論解決這些問題。博士論文對博士生一生有重要影響,一生的精品就是博士論文。因此它必須是社會亟需研究的問題🆗,是獨特的問題👨🏿‍🌾。如果是都在研究的問題🤸🏽‍♂️,則在理論上要有創新性。那麽讀博士在職讀不如全日製讀🌧,脫產是最好的方法,當然在職也有好處,有工作經歷與社會經驗,這是寫好論文的基本條件🙇🏻‍♀️。

     

    在提問環節,同學們就民法典問題、婚姻法問題、互聯網法律熱點與劉老師進行了交流。同學們受益良多。

     

    本次活動由博士生班李尚樺同學主持,參加人數為30多人💓🏆,於20點左右圓滿結束。沙龍結束後,同學們對本次活動反響熱烈,給予了很好的評價🏄🏼‍♂️,認為收獲了寶貴的學習與研究知識🥡,希望經常舉辦。

    意昂3专业提供:意昂3🧑🏽、意昂3官网🧑‍🦼🧙🏽‍♀️、意昂3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欢迎您。 意昂3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