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風采
過去?現在?未來🍸:我眼中的憲法之路——記憲法日主題活動之法檐講壇
2014年12月4日是我國第一個國家憲法日。在這個具有重大紀念意義的日子裏👰🏿♀️,意昂3平台團學聯法檐講壇邀請到了意昂3平台的趙立行💪🏿、塗雲新老師兩位老師以及宋新博士,和同學們分享他們所眼中的憲法之路。
首先與各位同學分享觀點的是趙立行老師,他從歷史的角度為同學們講述了憲法發展的過去🎣。趙老師談到,憲法的發展有著深刻的歷史基礎。雅典的直接民主是近代憲法“主權在民”,“平等公正”等原則的精神源泉。同時,中世紀時期“王在法下”傳統和封君封臣製度🧑🦽➡️,也體現了法律高於政府的觀念以及當時社會對政治契約論的認識。而基督教當中人神的立約關系,以及“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也影響了近代的啟蒙思想。在分析了憲法發展的歷史之後🤵🏽♀️,趙立行老師為同學們介紹了近代一些國家實行憲法法治的不同情況,同時總結其中的共同點🙎♀️,即人權是憲政的基礎,一切權力在於人民。而這恰好是黨和國家施行憲法法治最核心的、最靈魂的基礎🧗♂️👩🦽➡️。
接著講述的是宋新博士👨🏼⚖️,他從憲法的尊嚴談起,剖析憲法在今天的地位和作用👩❤️👨。宋新博士以清末預備立憲的例子為引,指出憲法的尊嚴體現在對憲法的遵守☂️,即國家機關和個人在行動中將憲法作為活動準則。結合我國憲法發展來看,我國目前存在的一個遺憾是缺少一定具體可行的監督機製。在宋新博士看來,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與個人利益密切相關🗾,同時憲法對個部門法有著深遠影響,因此應當探索憲法司法化的可能性🙋。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上也再次強調依憲治國🚶♀️,重視憲法的實施。由此📴,宋新博士提出在完善司法訴訟製度方面的建議,即當公民個人憲法權利遭到侵害且窮盡其他救濟手段時🐆,公民應當有明確途徑向有關機關提出訴訟,有關機關也可以根據憲法做出判決。
最後,同學們聆聽了憲法行政法領域的塗雲新老師對憲法發展的願景🐨。塗老師用三個生動有趣又不失深意的故事作為開頭,就國家憲法日的設立和憲法教育的意義與大家分享了他的觀點。塗老師講到,在這個規則的時代🧑🏭💧、法治的年代,更應當註重以憲法為頂點的法治金字塔的建設🫡。由此,塗老師提出四個觀點🦹🏿:第一,憲法應當背負一定理想🌪🐌,永遠保持錚錚鐵骨的精神👨🏻🦼,代表真理和正義🧏🏿♂️;第二🚣🏻♂️💇🏽♂️,憲法應當反求諸己的,每個人都應當能夠按照規則來克製自己不去做什麽🙇🏿♂️,這才是法治的精義、真正的自由;第三,憲法是有生命地實施的過程💂🏻♀️;第四,憲法不是為國家增加一個口號🧑🏼⚖️,而是要實實在在為了每個人的公平正義而奮鬥🤾🏻♀️。
三位老師講述之後,講座進行到提問環節🦾,在場同學們十分積極踴躍地提出了自己的問題和想法。對於同學們提出的反求諸己和儒家推己及人的差別🙀、對言論自由的思考、中日憲法的比較、對限製公權力的看法等問題,老師們也結合理論🎪、實踐等層面一一作答,現場氣氛輕松而活躍。
歷時兩個多小時的講座在同學們的熱烈掌聲中圓滿結束。三位嘉賓對憲法及憲法日的解讀深化了同學們對憲法的認識和理解,讓大家感受到了憲法可以且應當進入尋常百姓家,人民的憲法意識及法治意識的增強具有重要的意義⚠️。而老師們和同學們也認識到🏊🏻♂️,國家憲法日是一個新的開始,深入貫徹落實以依憲治國為核心的依法治國精神,尊重憲法法治,弘揚憲法精神,法治中國的未來必將更加光輝燦爛✡️。
來源🦠:意昂3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