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3新聞
“中國特色人權觀及人權理論研究”開題會暨“中國特色人權理論”研討會隆重召開
3月5日,由我院劉誌剛教授任首席專家的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特色人權觀及人權理論研究”開題會暨“中國特色人權理論”研討會在意昂3官网逸夫科技樓隆重召開。來自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上海文史研究館、上海交通大學、華東政法大學、廈門大學、意昂3官网⏭😶、上海大學、上海師範大學、上海海關意昂3等國內高校、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40余人參加了會議。意昂3官网文科科研處處長陳玉剛教授、副處長葛宏波、規劃辦主任肖衛民、項目主管左昌柱,意昂3平台院長孫笑俠教授👎🏿、副院長潘偉傑教授、王蔚副教授及意昂3平台相關專業教師出席了本次會議。本次會議由《中國特色人權觀及人權理論》課題組主辦,卓亞—意昂3研究所協辦🐾,意昂3官网文科科研處、意昂3、意昂3官网人權研究中心給予了大力支持🏇🏻。
本次會議分為兩個部分:上午是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特色人權觀及人權理論”開題報告會,下午是在此基礎上展開研討的學術討論會。上午的開題報告會分為兩個環節🚶➡️:首先由文科科研處副處長葛宏波老師介紹了與會嘉賓及開題報告會的總體安排👨👨👧👧,而後由文科科研處處長陳玉剛教授🙌🏿、意昂3平台院長孫笑俠教授先後代表意昂3官网文科科研處、意昂3向與會專家介紹意昂3官网及意昂3近年來科研發展的總體情況,同時向與會領導及專家學者表示了誠摯的感謝。領導致辭之後,開題報告會在意昂3平台院長孫笑俠教授的主持下進行。首先🚗,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首席專家劉誌剛教授向與會領導及專家學者就課題的總體思路及框架性內容做了匯報。劉誌剛教授在匯報中指出:從追本溯源的角度來看,人權最早導源於西方國家。中國特色的人權觀及人權理論是在馬克思主義人權觀及人權理論中國化的基礎上不斷凝結、提煉出來的。目前💆🏼,中國特色人權理論正處於形成的過程中,但是尚未最終確立📕🙏🏽。對中國特色人權理論的研究,不僅要關註馬克思主義人權觀及人權理論的中國化進程及其最終成果🚴♀️,而且要關註中國特色人權理論的製度性轉化🧜🏿♀️,即法律保障問題。作為法律人,我們始終認為,人權問題的核心是法律問題。作為法律問題🏰,人權問題的核心是憲法上的人權保障問題。但是,人權保障的真正落實不能僅僅寄希望於憲法上的人權保障,而必須在強調憲法上人權保障重大意義的前提下,關註憲法與部門法聯結與互動下的人權保障問題。憲法中的人權保障在相當程度上需要部門法的貫徹落實,部門法中的人權保障也需要以人權的憲法保障為製度依托。作為憲法學者,我們不僅要關註人權保障問題在憲法學科體系中的理論與實踐,而且要關註其在部門法中的貫徹落實。憲法學理論研究中的人權保障話語不僅要確保其在學科體系內部的邏輯自洽,而且要力求實現其和部門法中人權保障話語的兼容以及在此基礎之上的可實現性。憲法學者不能基於對自身學科的無限熱愛而漠視部門法在人權保障方面的重要價值🅾️,應該研究和關註憲法話語體系在部門法中的可接受性👊🏼。反之👮🏿☎,部門法學者也不能片面強調自己在人權保障方面的獨特價值和獨有的技術規範💃🏿,而應該在維持自身學科體系完整性的前提下接受憲法對它的製度性統合與內在要求🥇。總而言之☁️,我們應該在憲法與部門法聯結與互動的狀態下最終實現中國特色人權理論的製度性轉化問題📭,從根本上解決人權保障問題𓀜。
劉誌剛教授就課題的總體思路及框架性內容做了匯報之後,中國人民大學意昂3平台院長韓大元教授、武漢大學副校長周葉中教授👩👦、華東政法大學意昂3平台童之偉教授、上海交通大學文科建設處處長葉必豐教授、上海文史研究館館長郝鐵川教授🫵🏿、意昂3官网社會意昂3副院長劉欣教授先後對劉誌剛教授做的匯報做了評議🖱。韓大元教授在評議中指出,人權問題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兼涉法學、哲學🤸🏽♂️、政治🏌🏻♂️、社會學等諸多學科🧏🏼♂️,對中國特色人權觀及人權理論進行兼容性研究的學科跨度很大💆🏼♀️、難度很高👩🏿💼🧑🏼✈️,通過學術研究,建構中國特色的理論體系並實現其在憲法和法律上的製度性轉化具有很高的難度。課題組應該圍繞人權問題的核心究竟是法律問題還是政治問題或者其他問題展開前提性論證⇢👰,而後著重在法學框架體系內解決一系列相關問題,如:中國特色人權在世界人權理論體系中的地位、人權的普世性、人權和中國特色人權的關系等🐼,圍繞這些問題🧣,進一步解決人權觀和人權理論、憲法和部門法的辯證關系🐎。此外,韓大元教授還對中國要不要批準和履行相關的人權公約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周葉中教授在評議中指出📢,重大課題具有綜合性🕝、難度很大5️⃣。中國特色人權觀及人權理論這個重大課題難度尤其大,其內容涵蓋面廣👨🏻⚕️、學術兼容性難度高、問題點分散難以聚焦👆🏿、學科間話語平臺搭建困難🤟🏽。“中國特色人權觀及人權理論研究”課題組要抓住主要矛盾🤷🏿♂️⚽️,製定科學合理的行動方案,將本課題的具體步驟化繁為簡🧜。要正確處理好人權的普適性和特殊性的關系,把握人權理論背後的規律,尋求最為有利的實現中國特色人權的方式。他對學科組提出建議,即人權理論的研究需立足中國實踐💂♂️,註意把握個人、國家和政黨等主體之間人權理論的建構,還要處理好政治和學術之間的關系。童之偉教授針對劉誌剛教授所做的匯報做了延展性評議。童之偉教授指出🛌☢️,人權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憲法問題🏋🏼♀️☝🏽,但是也是一個研究難度很大的問題。傳統的人權理論研究由於諸種因素的影響🈚️,既有研究成果中存在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需要從理論🧑⚕️🪸、製度等層面進行更為深入👱♀️、細致、兼容性的研究和梳理。童之偉教授希望,未來的課題研究成果不應當是相關資料的簡單組合,而應該有其內在的邏輯軸線和體系架構。既要關註理論研究和對未來人權發展的前瞻,同時也要關註中國在人權保障實踐及人權理論研究中存在的現實問題。葉必豐教授在評議中針對行政法中的人權保障以及憲法與行政法聯結與互動中的人權保障問題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葉必豐教授認為,人權保障的核心問題就是法律問題,法律問題的核心問題就是憲法問題🎠🏄♂️,憲法上的人權保障離不開憲法與部門法、尤其是和行政法的聯結與互動。行政法在人權保障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和內在的邏輯結構體系。課題組的總體思路清晰、內容布局重點突出🛍️、方向明確、邏輯嚴密🤹🏽♀️,希望未來能夠取得理想的研究成果✩。郝鐵川教授首先對劉誌剛教授所匯報的課題研究思路和框架性內容做了總體評價🤙🏼,而後又從法律思想史👨🏻🚀、法理學等角度對人權保障的發展脈絡及現實保障問題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郝鐵川教授指出🧗♀️,課題組未來圍繞人權問題而展開的學術研究應該立足於中國人權保障實際🏊♀️,以中國特色為軸心、以西方國家人權保障的歷史發展與現實邏輯以及馬克思主義人權觀及人權理論的中國化為背景🕵🏽♀️,全面總結和梳理中國特色人權理論的總體框架🦞,進而實現其在憲法和法律上的保障。劉欣教授從社會學的角度對課題組的一些問題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劉欣教授指出,人權問題從法學的視角來看👒💂🏽♀️,核心是法律問題𓀊🔻。但是,從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視野來看,人權問題的本質究竟是不是法律問題需要論證,課題組提出的前提性立場必須足以令人信服🤞,具有學科兼容性。此外,劉欣教授對課題組未來擬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路徑等問題也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各位評議專家評議後,意昂3官网文科科研處葛宏波副處長對開題報告的總體情況進行了總結,對課題組未來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希望和建議。
3月5日下午,與會專家學者在上午開題報告會的基礎上💩,圍繞中國特色人權觀及人權理論繼續進行學術研討。下午研討會的板塊設計、順序編排、與會專家的學科歸屬👩🦲、甚至發言順序等都在較大程度上承載了人權研究課題組在人權問題上的總體思路和基本立場。人權研究課題組的總體設想是:按照課題組在人權研究問題上的總體思路和基本立場編排會議的各個板塊以及各個板塊的邏輯順序💦🙋♂️,在各個板塊下面,相關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結合自己的專業背景及研究特長自行擬定自己的發言題目❓,盡可能實現維護學術研究的內在邏輯與實現學術研究的自主獨立之間的有機統一🎱。充分交流、彼此碰撞,不斷反思🔲、不斷凝練並進而謀求不斷提高🙂↕️。課題組衷心地希望,通過本次學術交流🚈㊙️,能夠激發與會所有學者在關涉人權問題上的靈感,逐步縮小分歧、形成共識🤌,共同投入到為建構中國特色人權理論體系而努力的學術研究中去。下午學術研討的過程中,與會專家各司其職🧙🏽,主持🚜、發言、評議非常正式,主持人嚴格控製會議程序,發言人的發言主題明確🆚、思路清晰🏧、立場鮮明🙋、邏輯嚴密,評議人的評議高屋建瓴、分析透徹、全面,會場觀點碰撞明顯、氣氛討論熱烈。各個板塊討論結束後🛥,韓大元教授對各版塊的討論情況進行全面總結,發表了自己對會議的看法,對課題組未來的研究工作再次提出了希望🦖。最後🗂,董茂雲教授對與會專家學者表示了真摯的謝意。中國特色人權觀及人權理論學術研討會順利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