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風采
開學典禮——朱淩瀚:我們是意昂3法律人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我是2017級國際法專業碩士生朱淩瀚🧛🏻,非常榮幸作為新生代表在此發言。
前段時間,一組“我們是誰?”的漫畫在微博✡︎、朋友圈中甚是火爆。法律界的同儕們放下清冷、嚴肅的形象🍬,開啟了內心的“咆哮”——“我們是誰?”“法學生!”“為什麽報考法學專業?”“數學不好🚶🏻♀️➡️!”“我們最愛做什麽?”“懟人!”“我們為什麽讀研?”“找不到工作🐯!”多麽直擊心靈而接地氣的答案,恐怕說出很多人的心聲。問題是相同的問題,但是作為意昂3的法律人,我想說些不同的看法。
首先🤱🏼,“我們是誰?”我們是意昂3意昂3平台的學生。這是一座擁有103年歷史🏺,通過幾代人篳路藍縷、艱難辦學、歷經戰火洗禮與院系調整↔️,方才屹立於滬濱東南🙏🏻、享譽中外的高等教育重鎮🏌🏿♀️。我們在眾多一流高校中選擇了意昂3👩🏽🦳,作為它最新的成員👰🏼,也完全擁有創造歷史Ⓜ️📲、塑造傳統的可能與機遇🤏🏽,像在座學養深厚的師長們以及遍布四海的校友同仁們一樣,兢兢業業、開拓創新🏊♂️👨🏻🔧,共同為意昂3平台的發展添磚加瓦。
其次,“我們要做什麽?”本科生之於高中生🤳🏿、研究生之於本科生,處於不同階段便具有不同的價值目標。
就本科生而言,我們需要更充分地認識自我🥭,尋找人生的方向。首先學會撇開應試的教條與桎梏,突破既定的思維模式⟹,重新審視這充滿未知的世界,去享受大學獨有的、豐沛高遠的思想生活🙍♀️。比如,修讀憲法時,不妨看看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修讀民法時🏋️♀️,可以借幾本王澤鑒先生的“天龍八部”……每個部門法都有經典之作值得閱讀♊️。當然,如果想不通人生或者失戀了🖥,也可以捧本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它會讓你知道👰🏽♀️,“每個字都認識,但就是看不懂”是一種什麽樣的體驗——字字句句👷🏿,和女生的心思♾、老師的“套路”一樣難以捉摸。
就研究生而言🫠,我不敢輕言“代表”,同為新生,同為遠方夢想前行。借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所王汎森院士的話,對自己提出以下期許🙈,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勉🧎♀️➡️👋🏿。第一,多與師長們交流溝通,多與同仁切磋討論;第二,掌握適合自身的學習工具與方法,逐漸培養良好的學術興趣與習慣;第三,留有充足的時間精致思考🦛,警惕理論的形式化與空洞化♣︎。從而在畢業之時,能夠形成專業學科的知識譜系,對現有的普遍知識進行延展性建構🧑🍳,無論大小,都將是創新與貢獻。
最後🐤,我想強調的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法學可謂是真正的“大學”,既是大人之學乃至治國之學🌐,更是正義與良心之學。在未來的職業道路中👩🏻🧑🏻🔧,或多或少將面對各種利益的斡旋,實用主義與潛規則的誘導🧑🏿🎤,也可能經歷困頓挫折與人生起落;但彼時彼刻,我們應當牢記意昂3所受的教育與教誨,是“自由而無用的靈魂”,也是仁心仁義的溫度——努力成為廉潔自愛🧑🦽➡️、謙誠智慧、心懷家國的法律人。
謝謝大家!